尽管对合适主体的精神分析是建立在语言化基础上的,然而每个分析师都知道,除了解释的内容(具体的语言)之外,语言背后的态度也有其重要性,这种态度反映在细微的差别中,反映在把握时机的能力上,反映在千姿百态、不拘一格的方式上,其浩渺无垠,可与千变万化的诗歌相媲美。
比如,作为心理治疗和社会工作基础的沟通,并不是通过语言来交流的,而是通过工作人员的非道德说教的品质来完成交流。有一首歌曲的副歌部分是这样唱的:“恰恰不是她说话的内容,而是她说话的方式令人厌恶。”
热爱婴儿的母亲有一种神奇的天赋,早在婴儿理解“邪恶”这样的词的意思之前,母亲就能传达出让婴儿明白的类似信息。她可能用一种友好的方式说:“该死的,你这个小混蛋!”这样她感觉很开心,婴儿也会对她微笑,很高兴被“骂”。更妙的是“乖孩子挂在树梢上”这样的歌词,虽然歌词有点粗犷,但却是一首非常甜美的摇篮曲。
母亲心烦的时候,也有可能对还不会讲话的婴儿说:“如果我刚把你收拾干净你又弄脏了自己,上帝就会揍你。”或者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表达:“你不能这样做哦,乖!”这里面包含了意愿与个性的直接对峙。
那么,当母亲能适应婴儿的需要时,这里面传达了什么信息呢?现在我要谈一下“抱持”这个概念了。